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6篇
工业技术   49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Parallel to, and to some degree inreaction to French poststructuralisttheorization (as championed by Derrida,Foucault, and Lacan, among others) is a Frenchneo-structuralism built directly on theachievements of structuralism using electronicmeans.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exemplaryapproaches to text analysis in thisneo-structuralist vein: SATOR's topoidictionary, the WinBrill POS tagger andFrançois Rastier's interpretativesemantics. I consider how a computer-assisted``Wissenschaft' accumulation of expertisecomplements the neo-structuralist approach.Ultimately, electronic critical studies will bedefined by their strategic position at theintersection of the two chief technologiesshaping our society: the new information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mputers and therepresentational techniques that haveaccumulated for centuries in texts.Understanding how these two informationmanagement paradigm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s akey issue for the humanities, for computerscience, and vital to industry, even beyond thenarrow realm of the language industries. Thedirection of critical studies, a small planetlong orbiting in only rarefied academiccircles, will be radically altered by the sheersize of the economic stakes implied by a newkind of text, the industrial text, thetechnological heart of an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的建筑环境美学设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磊 《规划师》2002,18(7):85-87
城市形象是创造富于个性化城市的关键,而建筑环境美学设计水准则是体现城市形象的要素之一。据此,作者从分析中国城市形象的美学误区出发,研究了不同城市建筑品位的形成特点,进而提出塑造好宜人城市美学空间的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线段长短、间距大小视觉反应的量化规律,提出设计图形符号大小的原则——既更使其大小满足“长”“短”“大”“小”的心理要求,又要互相之间在大小上有区分性。根据图形组织的相似、接近、连续三原则提出设计图形符号形状的原则——图形符号之间尽量减少相似、接近、连续,以保证较好的区分性。通过分析发现,现行建筑制图标准中的图形符号绝大部分在大小和形状具有适宜性、区分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河子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居住建筑发展的历史,为当地设计了功能较全,布局合理,实用性强的住宅楼。通过设计实践对住宅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现代主义建筑艺术创作理论之后,建筑创作表现出一直被怀疑为某种程度的哗众取宏。在这些繁杂的理论争论中,我们面临着如何迈向21世纪新历程的挑战?如何面对电脑、信息和新技术的冲击,避免建筑创作中人的主创作用的消蚀,是建筑创作迈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本篇文章主要从建筑艺术哲学角度,分析了当今建筑创作的现状和特征,提出没有任何规范约束的个性创作自由,将使21世纪建筑创作思维充满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筑涂料技术进步简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以下诸方面简述我国建筑涂料的技术进步:⑴新品种涂料的研制开发;⑵加强对配套材料及施工技术的研究;⑶超细填料在涂料中的应用;⑷计算机自动配色技术;⑸产品标准的修订;⑹建筑涂料的实用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7.
借鉴德国,思考我国节能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必龙  李颖 《工业建筑》2006,36(9):104-105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德国政府开发利用能源的一贯政策。德国特别重视建筑的节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建筑节能设计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在建筑节能设计时,不应该简单复制节能建筑,应当变革现有的设计模式,从建筑的寿命周期着眼,系统运用高新技术,使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相融合,并得到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防霉建筑涂料的研究与施工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元松  郭立凯 《山西建筑》2007,33(36):153-154
针对国内外防霉建筑涂料存在的问题,研制开发了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环保性杀菌防霉剂及具有防腐霉的功能性颜填料,再配以树脂固化剂等成分配制而成的高性能防霉建筑涂料,并指出该涂料防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建筑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贵华 《云南冶金》2007,36(3):83-84
根据温度变化、对砖墙体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材料自身、施工经验、建筑设计所引起的各种裂缝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设计实践探讨了高层医院建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